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章(1 / 2)





  等她和两位堂姐妹屋里说话时,她大伯母李氏就拉着她娘在院子里说话。

  “婆婆她消停了?”宋氏问她。

  “能不消停吗?现在村里头都是可惜竹丫头,说张家不厚道的,两老要是闹起来,有理都会变成没理,没得败坏竹丫头名声。他们也就在家里骂几句。”李氏告诉她。

  “也幸亏你们拦着,要不然这一闹开,咱闺女在这村子里可就要抬不起头来了。”宋氏感叹一句。

  “是这个理,不过,竹丫头的手现在怎样了,好点了吗?”李氏关心地问。

  “好多了,就是还不能做针线活,打打络子倒是成的。”宋氏故作忧虑,蹙了下眉头,叹了声气。

  “大夫不都说了能好的吗,等过一阵子竹丫头又能绣东西了,看那张家的往哪悔去!”李氏说着往张家的方向撇了撇嘴。

  “她家如何我也不爱管了。就是绿竹的亲事经这一着现在还没有着落,我这是愁的呀!”宋氏这是真的在愁。

  李氏只好安慰她,“等竹丫头的手好了,什么好人家没有?你可别慌,也别急,可别一时心切就定下来了。我让当家的也帮你留意着,要是有好的,咱再相看相看。”大伯家是做豆腐卖豆腐的,平日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去叫卖,去的地方多,认得的人自然也多。

  “那就谢过嫂子了。”

  “谢什么,都是一家人。竹丫头好,我这做大伯母的也有面子。”

  屋子里,两位堂姐妹也在宽慰她,绿竹倒是没有多伤心,不过对她们的关心都心里感激着。

  原先因为绿竹在县里学刺绣,能挣钱,也养得皮肤白,加上模样清秀,村里的人提起她无一不称赞的。而同为赵家女儿的堂姐妹少不得也被拿来和她做比较,相形见绌之下,她们自然有些不待见她,和她疏远着。

  可到底是亲姐妹,出了这等事,还是站在她这边的。何况,兄弟连枝,姐妹也是一样,她不好,她们也少不得要受累的。幸而青梅大她一些,早已定下了亲事,等秋收过后就该过门了,青荷还小,亲事还不急。要不然连累了她们,她心里也会过意不去。

  等她们走后,宋氏和她说了会话,告诉她大伯母答应帮忙替她寻摸好人家的事,让她放宽心。

  绿竹刚刚走那一遭回来,打心里其实是不愿意成亲的,就怕再遇上像张荀那样的人。他不也是看着很好,实则里子坏透了?

  她和她娘这么说了,她娘明白她的心思,也只说给她点时间来调适,到底没应承下来她不成亲的事,

  “你害怕,不想成亲,娘都能理解你,却不能纵着你。这世道哪有女子不成亲的?尤其是出了这档子事,你要是不成亲,村里头的人可不会说张家的拖累了你,只会以为你还惦记着那张荀,非他不嫁,你这名声还要不要了?”

  宋氏说着叹了口气,“听娘的,好好把手养好,别想太多。这哪家姑娘不是这么过来的?都是结亲前打探打探,再相看一眼,觉得好的就应承下来了,实则里子是好是坏只有嫁过去才知道。这成亲啊,对于咱们女子来说,好比赌博,是福是祸要看老天爷给不给你这运气!你也别太担心了,爹和娘会替你多掌掌眼,不叫你吃亏的。”

  绿竹无法,就是再不愿也只能低头。

  一个月晃眼而过,绿竹的脚早好了,手也好得个七七八八,不过仍旧拿纱布裹了,怕好得太快了叫人生疑。

  这期间也就桂梅、青梅青荷两姐妹,还有往常走动得比较多的姐妹朋友来看她,让她不至于太闷。

  这段时间,兴许是顾忌着人言,张家那边也没有动静,没听说再相看姑娘的。而桂梅这边和她也没说破,因而绿竹不知道她的心思到底如何了,是不是已经打消了念头。而桂梅显然也不想谈这个,绿竹只好也缄口。

  外头关于她和张家亲事的流言蜚语如今都歇下来了,八卦就是这样,也就热闹一阵子,过一段时日,当事人没反应,好奇的人也就被新的八卦给吸引了。

  因而宋氏打算带上她出门走动走动,没得闷在家里闷坏了,外头的人还以为她怎么了。

  这一日,二弟向北一早就跑没影了,娘也不说他。清水镇上则是逢五大集,榕树村离镇子不算远,走路也就半个时辰,宋氏于是一早就拉上女儿上镇子上去逛逛,顺道把攒起来的鸡蛋还有闺女打的络子给卖了。

  因为不远,母女俩是走着去的,一路上遇到同村的人,绿竹都会向他们问好打招呼,没有一点受到前阵子的事影响的样子,别人见了也都没提那晦气事。只关心绿竹的伤怎样了,听到说好得六七分了,也都道王大夫和县里的一德堂大夫医术好。

  一路无话,到了镇上,宋氏和绿竹先去食摊上吃了两碗馄饨,这才到了主街上一家相熟的绣庄上去,把络子给卖了。虽则绿竹在县里的锦绣阁做绣娘,绣品也不会拿到这里来卖,可两位表姐妹却都是把东西都卖到这家绣庄的,宋氏有时候赶集帮着她们带过来,她平时打了络子也是卖到这,因而一来二去的比较熟。

  价格比较公道,宋氏又拉着绿竹到了集上,看见同村摆摊的陆婶子,便把一篮子鸡蛋托给她帮忙卖,对方应承了以后,她才和绿竹真正地逛起街来。

  先去钱家铺子看了眼儿子,看他忙前忙后地帮着掌柜的做事,没空说上几句话,也就歇了话头,让他晚上早些回家吃饭便走了。钱家铺子卖的是米粮,集市是会忙点。

  接着又带女儿去买了斤五花肉,搭了两根大骨头,打算回家给她爹和她弟弟补一补,他们一个做学徒,一个农闲做苦力,都不容易。

  接下来又买了不少东西,就是不买的,宋氏也会顺道和绿竹说上两句,例如这肉怎么分辨好坏啊,哪部分的肉好吃,哪部分的肉适合炖煮或煎炒或做成丸子,肉价平时是多少,到了年前家家户户杀猪的时候又是个什么价,等等。

  宋氏这是在教导她一些生活上的事,好让她以后嫁人懂得怎么过日子。这些绿竹上辈子也是经历过的,不过那是她的亲事定下来以后,出嫁前的事,虽然,后来嫁入张家她也没机会用到这些,她不掌家,且整日里拘在房里做绣活。

  如今亲事没成,她娘却提前把东西都教给她,想来是用心良苦了。再听一回,绿竹也没有不耐烦,认真地听了,可怜天下父母心,只希望这些她这辈子能有用得着的地方。

  也因此,绿竹不愿成亲的念头也渐渐没了,她不想叫爹娘担心。只愿上天怜她,她也不需要荣华富贵,只求能寻一贴心人,不求相濡以沫,但求能相敬如宾,让她的付出能有所回报,她便满足了。

  绿竹的心思变化宋氏不知,可她有她的考量。她的确是在担心绿竹的亲事,忧心能不能找得着好人家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则是怕女儿只晓得刺绣,别的什么都不会,她被别人说不会教女儿倒是小事,女儿被当成赚钱的工具,她可就不答应了。因而,想着把这些持家的东西都教给女儿,好叫旁人知道,自家女儿可不是只懂得刺绣的,也是个晓得持家过日子的好姑娘。

  逛着逛着,便要到午时了,宋氏于是到集市上找到了陆婶子的摊位,她还在,而她家那一篮子鸡蛋都卖出去了,得了三百文。宋氏于是给陆婶子塞了两个刚买的肉包子,当做谢礼。陆婶子推拒了一下也就收下了。

  见日头晒,女儿细皮嫩肉的,此时走回去没得把她晒伤,宋氏于是找了个面摊要了两碗面,打算吃了以后歇一会再回去。

  绿竹坐下来以后,远远地便瞧见那救她的徐冬至在一家酒楼前拎着几只野鸡和兔子,想来是要卖给酒楼的。

  绿竹扯了扯宋氏的袖子,指了指他,和宋氏说道,“娘,我想去和他亲自道声谢谢。”

  宋氏想了想,说,“你在这等着,占着桌子,娘去请他过来,顺道请他吃碗面。你一个女孩子和他单独说话,被人瞧见了总归不好,会有闲话的。”

  绿竹无奈,只好应了,宋氏于是起身向他走去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绿竹呐喊:我不想不想成亲~

  冬至郁卒:那哥哥我咋办_

  作者君:别急,我这就把你拉出来遛一遛

  ☆、阳春面

  不一会,宋氏便领着冬至过来了,绿竹起身迎了迎,她娘忙招呼他坐。

  “想吃什么就点,婶子请你的,当是谢礼了。”宋氏如此说道。